新闻资讯

科研动态 | 葛树志教授团队:自动驾驶智能系统的稳定性、鲁棒性与安全性关键技术研发
发布人: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发布日期:2025-08-01

本文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葛树志教授团队,葛树志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,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院长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。


2023年,葛树志教授带领的团队凭借该项研究,在新加坡人工智能计划(AI Singapore)举办的 Robust AI Grand Challenge中脱颖而出,成功斩获第一阶段高达400万新加坡元(约合2200万人民币)的资助。


项目名称

自动驾驶智能系统的稳定性、鲁棒性与安全性关键技术研发


项目负责人介绍


葛树志教授,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、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院长。他于198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1993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。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智能控制, 机器人研究专家,自2016年起连续被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收录。他曾创立并主导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与产业转化平台,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的主编/副主编,并在ACA、IEEE、IFAC等国际组织担任主席,副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。


项目简介


本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鸟瞰图(BEV)表示与Transformer架构的多视角、多模态3D感知系统,以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物理环境中的稳定性、鲁棒性与安全性。

通过将多摄像头图像、激光雷达(LiDAR)和毫米波雷达等多源传感器数据统一映射到BEV空间,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三维目标检测和环境建图。

核心目标包括:(1)设计具备时空特征融合能力的BEV感知网络,增强系统对动态场景的理解;(2)开发针对多模态输入的协同对抗攻击与防御机制,提升系统在物理世界中的鲁棒性;(3)构建结合数字孪生与实车测试的评估平台,系统性地验证感知模型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。

该系统将为自动驾驶等安全关键应用提供坚实的AI支撑,推动多模态3D感知技术的发展。


项目亮点


(1) 多视角图像驱动的鸟瞰图三维检测方法

微信图片_2025-08-12_104239_500.png

图1  基于鸟瞰图的多视角三维目标检测


(a) 利用空间先验构建 BEV 查询结构,从六视角图像中提取关键特征信息并映射到统一鸟瞰图空间,提升三维场景理解能力。

(b) 引入时间自注意力机制,在连续帧中建模目标运动轨迹,实现遮挡物体的恢复与动态目标的稳定识别。

(c) 支持对城市复杂路况中的静态与动态目标进行稳定建模,具备良好的抗遮挡与多目标区分能力。

综上,该方法有效提升了纯视觉系统在3D目标检测任务中的空间建模能力与鲁棒性,适用于高密度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需求。

 

(2) 融合图像与点云信息的多模态鲁棒三维感知系统


图片1.png

图2  基于图像模态的三维目标检测


图片2.png

图3  基于激光雷达模态的三维目标检测


图片3.png

图4  基于BEV特征的道路分割


(a) 将图像和激光雷达等多模态传感器数据投影至统一 BEV 空间,保留语义密度与几何结构,提升多源特征表达一致性。

(b) 采用预计算与高效聚合策略优化视角转换过程,实现低延迟的特征融合与空间对齐。

(c) 在复杂天气与光照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感知鲁棒性,支持安全关键场景下的部署需求。

综上,该融合感知系统具备良好的多源适配性与场景泛化能力,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在物理世界中的可靠性与稳健性。


图片4.png

图5 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算法开发

最新动态

喜报 | 新国大广州创新研究院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活动回顾 | 共“埔”未来,AY2024硕士奖学金得主回埔欢迎会暨行业参访活动圆满落幕